发布时间:2023-05-06 11:08:02 阅读(96) 作者:佚名
【原文】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注释】
(1)诳也,非诳也:诳,欺骗,诳骗,迷惑。实,实在,真实《孙子兵法·用间篇》即把诳事作为“虚假之事”。全句意为,虚假之事,又非虚假之事,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2)实其所诳也:实其所诳,把真实的东西充实到假象之中。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
(3)少阴、太阴、太阳:原指《周易》中的兑卦(少阴)、巽(太阴)、震卦(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这里少阴是指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太阴是指大的秘密军事行动,太阳则是指大的、公开的军事行动。全句意为:在稍微隐蔽的行动中隐藏着大的秘密行动。大的秘密行动,也许正是在非常公开的、大的行动掩护下进行,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参考第一计“太阴、太阳”解。
(4)令狐潮:唐代安禄山的部将,原是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张巡的同学。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时投降叛军,后率军围攻雍丘,被张巡打败。
(5)张巡:唐代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原为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受到群众拥戴,率军坚守雍丘,与数倍于己的叛军激战,击败令狐潮。后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坚持数月。张巡足智多谋,善于用计,打了很多漂亮仗,后因兵尽粮绝,壮烈牺牲,人们为他建祠以表纪念。
(6)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也是古代一种出城方法。
【译文】
用虚假情况迷惑敌人,但又不完全是虚假情况,因为在虚假情况中又有真实的行动,巧妙地由虚变实。在稍微隐蔽的军事行动中,隐藏着大的军事行动;大的隐蔽的军事行动,又常常在非常公开的、大的军事行动中进行。也就是说,开始用小的假象,继而用大的假象,最后假象突然变成真相。
【按语翻译】
把无装成有,这是欺骗。欺骗行为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容易被对方发现。因此,空无不能始终空无,要使无转变为有,这就是由假转变为真,由虚转变为实。自始至终是无,那是不能打败敌人的。由无变为有,就能击败敌人。如唐朝叛将令狐潮围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将张巡命士兵扎一千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绳子吊到城下去。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地朝草人射箭,张巡一夜之间得到几十万支箭。以后,张巡夜里再把人往城下吊,令狐潮的士兵看看好笑,以为又是草人,并不防备。于是,张巡选派五百名勇士,连夜吊下城去,攻击令狐潮的军营,烧毁营帐,追杀令狐潮的部队到十多里之外。
【出处】
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老子《道德经》,本来是道家的哲学思想,后来人们用它的字面意思,一般形容凭空捏造。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无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揭示了万物的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规律。
我国古代军事家尉缭子把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军事上,进一步分析虚无与实有的关系。《尉缭子·战权》中说:“战权在乎道之所极,有者无之,安所信之?”
尉缭子主张以无的假象迷惑敌人,乘敌人对无习以为常之际,化无为有,化虚为实,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由此可见,本计的要点是:制造一种假象,有意让敌人识破,使之放松警惕,然后再化假为真,化虚为实,化无为有,等到真正攻击敌人了,让敌人仍然以为是假的,不作防备,从而为我所乘,战而胜之。
【相关故事】
张仪诓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景春曰: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作者:佚名
作者其他作品:《诗经》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更多)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