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6 11:08:02 阅读(110) 作者:佚名
【原文】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注释】
(1)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微不足道的间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微利,指微小的利益。
(2)少阴,少阳:阴,这里指疏忽、过失;阳,指胜利、成就。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3)大军动处:动,指兵力调遣,运动、展开。全句意为:在大部队调遣的过程中。
(4)乘间取利:利用敌人的空隙和过失,乘机取得有利的战果。间,间隙,机会。
【译文】
敌人出现微小的漏洞,必须及时利用;发现微小的利益,也一定要争取到。变敌人的小疏忽小过失为我方的小胜利。
【按语翻译】
在大军调遣、调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间隙很多。利用敌人的疏忽和过失便可获得一些小胜利,就不必定要通过战争的途径。打胜仗时可以用此计,打败仗时也可以用此计。
【出处】
顺手牵羊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论语》。
明代兵书《草庐经略·游兵》中说:“伺敌之隙,乘间取胜。”后人以顺手牵羊,形象化地比喻乘敌人的小间隙,向敌人的薄弱处发展,创造和捕捉战机的一种谋略。
关汉卿著名元剧《尉迟恭单鞭夺槊》台词中:我也不听他说,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就出现了顺手牵羊。《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写道:“前面马灵正在飞行,却撞着一个大胖和尚,劈面抢来,把马灵一禅杖打翻,顺手牵羊,早把马灵擒住。”但都不是说的战争。战争史上“顺手牵羊”之计,不乏其例。
【相关故事】
穆公灭滑
滑国?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过。它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现在河南滑县到偃师一带。是周朝的封国。所以国君为姬姓。具体是那一年封的,史籍无载。滑国国君的爵位为伯爵.按照周朝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制度来说,其实滑国的国君爵位不高,在周朝的地位也不会很高。在周朝也不是特别受到重视。
滑国国家不大,但是倒霉的是,周围的国家不小。特别是周围的郑国,齐国,鲁国等国。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在春秋林立的诸侯国中,滑国和众多的小国一样,就是一头绵羊。
这一年,晋文公去世了。被晋国压制的秦穆公觉得,东出的机会来了。所以,他派遣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位大将,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奔向郑国。准备征服郑国。
征服郑国的大军在路过滑国的时候碰到一个郑国的商人,名为弦高。弦高一看,不好。赶忙派人去向郑国国君报告。而自己则是在这里拖住秦军。弦高送给秦军十二头牛,并且对孟明视说:“我们的国君听说贵国的军队要经过我们的国家,特意派我来犒劳你们。”孟明视一听,不好。郑国早有防备了。肯定灭不了了。
于是孟明视决定班师回朝。但是不能就这么回去啊,得干出点什么成绩啊。回头一看,这里不是还有个滑国嘛,于是,顺手牵羊,把滑国灭了。
可怜的滑国,就这样被远道而来的秦国灭了。滑国灭亡后,国人以“滑”为姓,有一些以“滑伯”为姓,代代相传。
作者:佚名
作者其他作品:《诗经》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更多)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