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6 11:08:02 阅读(95) 作者:佚名
【原文】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注释】
(1)信而安之,阴以图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疑心。阴,暗地里;图,图谋。句意为:表面上使对方深信不疑,从而安下心来,暗地里却另有图谋。
(2)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备,是指充分准备;变,是指发生意外的变化。
(3)刚中柔外也:表面上软弱,内里却很强硬,表里不相一致。
(4)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卑,言词谦卑;益备,更加紧战备;进,进攻,或以退为进。
(5)无约而请和者,谋也:约,预先邀请,相约;谋,计谋。
(6)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和虚伪的面孔。
(7)曹玮(公元973—1030年):宋代名将曹彬的第三个儿子。字宝臣,十九岁时,治理渭州。喜读《春秋》三传,精研左氏兵法,多谋善断,智勇双全。带兵四十多年,从来没有失利过。契丹的使者从天雄经过,马上传下命令:“曹公驻在这里,任何人也不准在这里随意骑马横冲直撞。”
(8)西夏:古国名,为党项族(藏族的一支)领袖李元昊所创建,建都于兴庆(今宁夏银川东南),史称西夏,公元1227年被成吉思汗灭亡,共传十帝,统治190多年。
(9)堠骑:堠,古代观察敌情的土堡。堠骑即骑兵侦察员。
【译文】
表面上要做得使敌人深信不疑,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我方则暗中策划,另有图谋,做好充分准备,伺机而动,不要使敌方有所察觉而引发意外的变故。这就是外表上柔和,内里却很强硬的谋略。
【按语翻译】
《孙子兵法》写道:“敌人的言辞谦卑,却又加紧备战,这是要发起进攻的征兆;没有预先相约而请求讲和,一定是另有阴谋。”所以,凡是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敌人,皆是内藏杀机的外在表露。宋代曹玮在渭州做知州时,军纪严明,西夏人都很怕他。有一天,曹玮正在同部将饮酒,突然有几千名士兵叛变,逃到西夏去。当边防侦骑前来报信时,许多部将都大惊失色,而曹玮却谈笑自如,好像没事一样,并且缓缓地告诉侦骑说:“他们是遵照我的命令去做的,你不要声张!”西夏人听到这个消息,以为这些叛军是被派来偷袭他们的,就把他们都杀死了。这是曹玮临机应变谋略的应用。再比如越王勾践被俘后臣服吴王夫差,竟使夫差长期受蒙蔽而丧失警惕,也是这样。
【出处】
笑里藏刀(xiào lǐ cáng dāo)是一个成语,出自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成语意思是指脸上挂着笑容,心中藏着杀人的尖刀;比喻外表和善,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通常含贬义。也是三十六计之一。
【相关故事】
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出自唐朝李义府的故事。
李义府,唐初饶阳(今属河北省)人。唐太宗时,官为“监察御史”,后又任“太子舍人”。高宗时,做过“吏部尚书”和“中书令”,是个职髙权重的大臣。这人性情阴险,手段毒辣,而表面上却总是装得非常和善的样子。例如,他听说监狱里有个女犯,长得很漂亮,便甜言蜜语,说通了管监狱的官吏毕正义,释放了她,他就把她霸占后来有人为此告发毕正义,他却变了脸,威逼毕正义自杀了。告发者王某,也暗中遭到谗毁,被撤职外放边远地区。《新唐书李义府传》载,李义府外貌温柔恭谦,不论同谁说话,经常满脸笑容,可是他心地偏狭,好猜忌、嫉妒,谁要是不合他的意,他就要暗中进行陷害。因此当时人们说:李义府笑中有刀。
“笑中有刀”,也叫“笑中刀”或“笑里刀”。唐朝白居易《劝酒十四首》有“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的诗句。宋僧道原的《景徳传灯录》载有匡仁对沩山〔沩wèi〕说 的一句话:“原来笑里有刀。”
作为成语,现在一般都说作“笑里藏刀”,形容表面似乎和蔼而心里实在阴险。《水浒传》第十九回:“林冲道:‘这是笑里藏刀,言淸行浊的人。”
作者:佚名
作者其他作品:《诗经》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更多)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