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1 15:37:27 阅读(62)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分类:《论语·学而篇》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释义】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解读】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巧言令色,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巧言令色的“巧言”其实是一种巧诈和虚伪,“令色”是伪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用来蒙蔽你。巧言令色就是利用花言巧语去迷惑、取悦他人的行径。如果从动机上分析,这种行为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多半是小人未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做出来的。作为智者,孔子对这种行为有着深刻的认识,睿智老辣的孔夫子可谓法眼如炬,一眼识破并当头怒喝:“巧言令色,鲜矣仁!”。相较于孔子的其他传世名言,这句话风格就属于简单粗暴型了。说得很真实,各种地方都能见到,各个时代都有。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三层意思:
第一:孔子痛斥巧言令色者,花言巧语,说话好听,态度好奉承人的“仁德”就很少了。
第二:提醒人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骗
第三:不要以为讲究“仁德”就必须违心的说好话、装笑脸、讨人欢心。
孔子之所以痛斥巧言令色,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到花言巧语的人背后的丑恶本质,另一方面,听信花言巧语的人往往会上当受骗,损失惨痛,进而遭受事业的挫败,更严重的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分辨不出来什么是花言巧语,什么是纯朴善良。甚至还有的人,宁愿活在花言巧语和虚伪欺骗中,也不愿生活在坦诚质朴和真实中。这种花言巧语其实是一种糖衣炮弹,人被打得体无完肤还不自知。
儒家崇尚质朴,刚毅木讷近仁,强调修本质,反对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简介:《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是儒家经典之一。当时,其编纂者主要是孔子的弟子仲弓、子游、子夏、子贡等人。全书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444章,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全书约一万五千多字。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更多)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