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发布时间:2024-06-01 15:37:27 阅读(27)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分类:《论语·季氏篇》


【原文】

齐景公(1)有马千驷(2),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3)。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4)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5)斯之(6)谓与?

【注释】

(1)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景公既通治国之道,又贪图享乐。他的身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没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2)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3)焉:相当于“之”,可译作“它”、“他”等。
(4)首阳:山名,在山西省。传说伯夷、叔齐采薇隐居首阳山。
(5)其:大概。
(6)之:宾语前置标志

【释义】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解读】

本章是孔子继续前一章所讲的话,举出具体的人物作为例证。前一章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前一种人的典型,齐景公。作为大国君主的齐景公非常喜欢马,马是他的平生所爱,听说有好马,就想尽办法去得到它,养的好马数量之多,可以足够配备驾四匹马的马车一千乘。可是到了他死的时候,人们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德称来称呼他。
前面一章中提到的后一种人,这里给出典型人物:伯夷、叔齐。伯夷、叔齐生前,为追求自己的志向,隐居起来,义行以达其道,义不食周栗,虽然饿死在首阳山下,到了现在,百姓们还在由衷地钦敬他们的行为,在死后能够流芳百世。
孔子用这样的一组对比,来说明前面一章中提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品性,不同的行为,身后也是不同的结果。


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简介:《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是儒家经典之一。当时,其编纂者主要是孔子的弟子仲弓、子游、子夏、子贡等人。全书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444章,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全书约一万五千多字。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更多)




皖ICP备2023023451号-2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