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计 围魏救赵

发布时间:2023-05-06 11:08:02 阅读(89) 作者:佚名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膑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注释】

(1)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共敌、分敌:这里是指集中的敌人与分散的敌人。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2)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敌阳、敌阴:敌,攻打;阳,这里是指公开、正面、先发制人;阴,这里是指隐蔽、侧面、后发制人。句意为指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敌。或者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先打击气势低盛的敌人。

(3)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要解开杂乱纷繁的纽结,不能握紧拳头。控,抓紧。

(4)救斗者,不搏击:要解救打架的人,自己不能参与打斗。搏,打。

(5)批亢捣虚:攻击要害之处,攻打薄弱环节。批,用手打击,攻击;亢,咽喉,比喻要害之处。

(6)形格势禁:受阻碍的困难局面。格,受阻碍。

【译文】

攻打集中之敌,不如攻打分散之敌,也可以引申为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从正面攻敌,不如从侧面攻打防守相对薄弱之敌,也可以引申为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按语翻译】

治兵对敌作战就像治理洪水一样:对于来势凶猛的敌人,要避开它的锋芒,就好比治理洪水要用疏导之法分流一样;对于弱势的敌人,要堵住它,歼灭它,就好比治理洪水要修筑河堤一样,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国派兵去解赵都邯郸之围时,孙膑对田忌说:“要解开杂乱纷繁的纽结,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要解救打架的人,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不能自己参与打斗;对敌人,应避实就虚,只要抓住敌方要害,攻其薄弱环节,使敌方处于受阻的困难局面,受到牵制,赵都之围便自然而然解除了。”

【出处】

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的齐魏桂陵之战。

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辎车:有蓬盖的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搏撠:犹言揪住。】,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罢:同“疲”。】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白话文版: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国派将军庞涓带领八万军队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赵国派人到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带兵八万人前去救援赵国。

田忌接受了齐威王的命令后,立即集中军队,准备粮草、军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便召集全军将领商议进军路线。

将领们到齐以后,田忌说道:“大王命令我们去援救赵国,我们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明天大军兵发邯郸,与魏军决战,救援赵国。”

众将一齐应是。

这时,军师孙膑却说道:“田将军!我们的大军不应去邯郸。”

田忌听后,大惑不解,忙问:“大军不去邯郸,那该去哪里?”

“大军应当到大梁去。”孙膑说道。

田忌惊讶地说:“魏国八万大军正在邯郸城下攻城,我们军队不去邯郸城下找魏军作战,跑到大梁去干什么?”

孙膑笑道:“请问将军,大王命我们带八万兵去完成什么任务?”

田忌道:“解邯郸之围。”

孙膑道:“要想解开一团乱丝,不能用拳头去乱打;要想去给别人拉架,不自己能去参加搏斗。现在要去解救赵国的危难,直接去死打硬拼是不明智的。眼下魏国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防御必定空虚,我们如发大军直捣大梁,大梁是魏国首都,庞涓必然要回军自救。庞涓一撤军,邯郸之围不就解了吗?等到庞涓急急往回赶时,我们再在半路上打他个突击,不正好以逸待劳吗?”

田忌一听,恍然大悟,连叫:“好计!好计!”众将也都高兴地赞成。于是,齐国军队未去邯郸,而直接去了魏国首都大梁。

魏国军队虽在攻打邯郸,与国内联系却十分密切。庞涓突然接到探马报告,说齐国大军浩浩荡荡袭击魏国首都大梁去了。这一惊非同小可,他慌慌张张地带领部队撤离邯郸,日夜行军,回师自救。当魏军赶到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时,中了齐军的埋伏。魏军由于之前长期在外奔波作战,现在又是急行军,十分劳累;而齐国军队却以逸待劳,锐气正盛。魏军自然抵挡不住,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齐国军队未花大力气就赢得了胜利,解了赵国之围,凯旋而归。

【相关故事】

太平军巧施“围”

1858年,在太平军发生内讧的时候,清军重整江南、江北的两座大营,以此围困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

为了打破清军包围,忠王李秀成向洪秀全献上“围魏救赵”之策,让天国的太平军先进攻清军的粮饷重地杭州,迫使清军分兵自救,而我太平军乘清兵江南大营空虚,反攻击江南大营,以解救南京之围。

洪秀全同意了这一计划。

1860年2月,李秀成分兵五路急袭浙江,攻占杭州。

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和春得知杭州失守。急忙拨五分之二的大营兵力,派总督张良玉率领援助浙江。

李秀成一见,和春中了太平军的计,便在杭州城上,竖起许多面太平军的旗帜,虚设疑兵。暗中却是“金蝉脱壳”了,退出杭州。而张良玉疑心城中有伏兵,不敢进城。

李秀成撤出杭州后,日夜兼程,奔赴南京。清军还没有弄清李秀成的方向时,太平军各路兵马已云集南京外围,向江南大营发起总攻。南京城内的太平军从内响应,

内外夹击,大获全胜。

和春见势不好,率兵潜逃。太平军乘胜追击,攻占了常州、无锡、苏州等地,歼俘敌人五六万。和春兵败自杀。

这一战例,成功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使清军苦心经营达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完全毁灭。

班超智和鄯善国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率军西进攻打匈奴,班超也随军前往。为联络西域诸国共同对付匈奴,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一行36人历尽千辛万苦,首先来到西域的鄯善国。开始时鄯善王对他们很友好,可过了不久就变得冷淡了。原来,与汉朝为敌的匈奴也派使者来到鄯善,不断向鄯善王施加压力。

班超立即召集大家商议对策。他说:“我们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鄯善王因匈奴使者的到来而变得优柔寡断。我们该怎么办呢?”大家都说:“如今到了紧要关头,我们听从您的决定。”班超语气变得坚定起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晚我们趁黑夜发动火攻,消灭匈奴使者,这样鄯善王必定会同意与汉友好。”

夜幕低垂,班超率领36位勇士直奔匈奴使者的宿营地。班超让10个人擂鼓呐喊,制造人多的声势,其余的人放火烧帐,冲杀进去。一时间,匈奴使者的营帐大火熊熊,鼓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匈奴人从梦中惊醒,到处逃窜,大都做了班超等人的刀下之鬼。

战斗结束后,班超把鄯善王请来,叫他看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王吓得面如土色。班超乘机说服他与汉朝建立友善关系,鄯善王连连点头称是。为表诚意,鄯善王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

鄯善王舍汉朝而欲结交匈奴,主要有匈奴使臣相迫。如果班超强令鄯善王臣服汉朝,即使鄯善王表面答应,内心也不会真服。班超采取以迂为直的办法,转而攻击自己的对手匈奴使臣,及时扭转了不利的局面,挽救了濒临危机的汉鄯友好关系。

诸葛亮一纸救江东

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

于是,马腾带领儿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此后,曹操自认为解除了后顾之忧,即时起兵30万,直扑江东。江东闻报之后,立即让鲁肃派使者西上荆州,向刘备求援。诸葛亮看罢江东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对刘备说:“既不用动江南之兵,也不用动荆州之兵,我自有妙计使曹操不敢进兵东南。”他让使者带回江东的信中说:“如果曹军南犯,刘皇叔自有退兵之策。”

诸葛亮告诉刘备说:“曹操平生最担心的就是西凉之兵。现在曹操杀了马腾,马腾长子马超仍然统领着西凉之众,杀父之仇定使马超对曹操刻骨切齿。主公只要修书一封,派人结援马超,让马超兴兵入关。这样一来,曹操岂能兵犯江东?”刘备闻言大喜,立即修书,派使者投送西凉的马超。

马超听说父亲和两个弟弟遇害的消息后,放声大哭,悲伤倒地。他咬牙切齿,痛骂曹贼。正在此时,刘备的使者持书赶到。马超拆书一看:刘备在信中除了大骂曹操之外,还回忆了昔日与马腾同受汉帝密诏、誓诛曹贼的往事和旧情。指出,现在曹操与马超又结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议马超率西凉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统荆、襄之众以遏曹之前。认为此举不但曹操可擒、奸党可灭、大仇可报,而且汉室可以复兴。

马超看罢,立即挥泪复信,打发使者先回,随后便点起西凉兵马。正准备进发时,西凉太守韩遂使人请马超相见。原来韩遂与马腾是结义兄弟,韩遂与马超以叔侄相称。韩遂告诉马超: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以封西凉侯为诱饵,让韩遂擒拿马超。韩遂还向马超表示:既为叔侄,不忍加害,愿意与马超一起联军进击曹操,以报仇雪恨。

韩遂杀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调手下8部兵马,合自己与马超共计10部,20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长安。曹操得到关中警报以后,遂放弃南下攻击孙权的计划,全力对付关中的马超、韩遂之军。诸葛亮一封书信就轻而易举地制止了曹军的南下。

马陵之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蹶:折损。】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斫:砍。】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自刭:割颈自杀。】,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三十六计

作者:佚名

作者其他作品:《诗经》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更多)




皖ICP备2023023451号-2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