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发布时间:2024-06-01 15:37:27 阅读(166)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分类:《论语·里仁篇》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注释】

(1)游:外出游历,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2)方:一定的地方,确实的地方。指方位、去向。

【释义】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解读】

“父母在,不远游”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历代都用这个孝字原则去约束、要求子女为其父母尽孝。
有关于“父母在,不远游。”往往被人断章取义,认为父母在世时,不能外出做事情,否则就是不孝。却忽略后一句“游必有方。”一个人只守在父母身边,不出门不做事是不现实的。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礼记·玉藻》篇解释说:“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当父母年迈时,子女出门后不要随意改变既定的路线,以免父母找寻不到自己;要记得约定时间并按时回家,以免父母挂念自己。夫子理解这一点,他认为只要理想坚定、去向正当,就可以外出游历,以实现理想,弘扬大义。
孔子一生就经历过多次远行。19岁时,为了能够常回到祖地祭拜,他只身从鲁国来到宋国,迎娶当地贵族亓官氏的女儿为妻;34岁,得到南宫敬叔的帮助,千里迢迢前往东都洛邑,向苌弘问乐,向老子问礼;35岁那年,鲁国内乱,夫子受到牵连到齐国避乱,希望在那里有所作为,两年后无功而返;56岁时,在鲁国担任大司寇的夫子,由于“隳三都”的失败,被迫开始了人生最漫长的一次远行,即周行列国14年。夫子一生的游历,有主动也有被动,有目标方向也有原则坚守,但由于父母早丧,却没有一次向双亲禀告的机会。他告诉身边的人,尽忠尽孝并不矛盾,只有秉持心中的仁义,才是忠孝两全的根本。


论语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简介:《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是儒家经典之一。当时,其编纂者主要是孔子的弟子仲弓、子游、子夏、子贡等人。全书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444章,记录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全书约一万五千多字。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更多)




皖ICP备2023023451号-2

Copyright © LL13.net 联系方式:ll13fw@163.com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ll13f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