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7 09:30:02阅读(115)作者:孙武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有短长,月有死生。
【注释】
(1)趋战:仓促应战的意思。趋,疾行、奔赴。
(2)致人而不致于人:致,引来,这里是调动的意思。致人,就是调动敌人;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调动。
(3)出其所不趋: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急救的地方,也就是击其空虚的意思。汉简《孙子兵法》此句作“出于其所必趋”,《太平御览》等此句作“出其所必趋”,均为“攻其必救”之意。
(4)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行军千里而不疲劳的,是因为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汉简《孙子兵法》作:“行千里而不畏,行无人之地也。”
(5)进而不可御者:进攻而敌人不能抵御。汉简《孙子兵法》作:“进而不可迎者。”
(6)攻其所必救:攻击敌人必须要救援的要害之处,以便调动敌人。
(7)画地而守:指不设防就可以守住,比喻非常容易。
(8)乖其所之:即改变敌人的去向,把它引向别的地方去。乖,违背、背离,这里是改变的意思;之,这里作“往”字讲。
(9)形人而我无形:第一个“形”是动词,第二个“形”是名词。形人,就是设法把敌人的内部情况显现到外形上来,也就是用各种侦察手段察明敌情,或使敌人暴露;我无形,就是隐蔽自己的行动和意图,使敌人看不出我军形迹。
(10)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汉简《孙子兵法》作:“我榑而为壹,敌分而为十。”
(11)越人:即越国人。越,春秋时国名,亦称于越,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12)奚(xī):疑问词,何的意思。
(13)胜可为:指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孙子在《形篇》中说:“胜可知而不可为”,是说胜利可以预知,但不能凭主观愿望去取得,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行。此处又说“胜可为”,是说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将帅巧妙的指挥取得胜利。不难看出,这两句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4)可使无斗:可以使敌人兵力分散而无法用全力与我交战。
(15)策:策度、筹算,这里是根据情况分析判断的意思。
(16)得失之计:这里指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
(17)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角量、较量,这里指进行试探性的进攻。此句是说,经过试探性进攻,就可了解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情况。
(18)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深间,指深藏于我方内部的间谍。因我虚实不露,变化无穷,所以深间也无法窥测;深间,也有人解释为高明的间谍。
(19)智者:这里指狡猾的敌人。
(20)形:形态,这里指作战的方式、方法。
(21)战胜不复:指作战方法灵活多变,每次取胜的方法都不重复。
(22)兵形:用兵的规律。形,方式、方法,这里是指有规律的意思。
(23)避实而击虚:指避开敌人实力雄厚之处,攻击其空虚薄弱的地方。
【翻译/译文】
孙子说:大凡先到达战地而等待敌人到来就沉稳、安逸,后到达战地而疾行奔赴应战就紧张、劳顿。因而,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自己不为敌人所调动。能使敌人主动来上钩的,是诱敌以利;能使敌人不得前来的,是相逼以害。因而,敌若闲逸,可使它劳倦,敌若饱食,可使它饥饿,敌若安稳,可使它动乱。
在敌人无法紧急救援的地方出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攻。行军千里而不劳顿的原因,是行进在敌人无设防的地方;进攻而必取的原因,是进攻敌人不能固守的地方;防守而一定稳固,是在敌人不可能进攻的地方防守。因而,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该于何处设防;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该于何处进攻。微妙啊,微妙啊,达到了无形可窥的境界;神奇啊,神奇啊,以至于不露一丝声息的程度,因而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进攻而敌方不可抵御,那是冲击在敌人的薄弱环节;撤退而敌人不可追及,那是行动神速,敌人追之不及。我想与敌交战,虽然敌人高筑防御工事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因为我攻击它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我不想同敌交战,只要在地上画个界线便可守住,敌人无法与我交锋,是因为我设法调动它,使它背离所要进攻的方向。
因此,示敌以假像而我不露真情,那么,我就可以集中兵力而敌势必分散兵力。我集中兵力为一处,敌分散兵力为十处,这就形成局部的以十攻一的态势,那么,我就兵力众多而敌人就兵力寡少了;能以众多兵力对付寡少兵力,与我交战的敌人就陷入困境了。我与敌交战的地点敌人不知道,不知道,那么敌人防备的方面就多;敌人防备的方面多,在局部与我交战的敌兵就少了啊。着重防备前方,后方就薄弱;着重防备后方,前方就薄弱;着重防备左翼,右翼就薄弱;着重防备右翼,左翼就薄弱;无处不防备,那就无处不薄弱。造成兵力薄弱的原因就是处处设防啊,形成兵力集中的优势在于迫使敌人处处防备我啊。
知道作战的地点、知道作战的时间,哪怕奔赴千里也可如期会合交战;不知作战地点、不知作战时间,那就左翼也难救右翼,右翼也难救左翼;前军难救后军,后军难救前军;何况远者相隔几十里、近者相隔几里的呢?依我推测,越国的兵力虽然众多,又于胜利有何补益呢?敌人虽多,可使它无法战斗。
分析研究双方情况,可得知双方所处条件的优劣得失;挑动敌人,可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侦察战地,可知战地各处是否利于攻守进退;小规模的兵力与敌试探性较量,可知敌人兵力部署的或有余或不足等虚实情况。以假像迷惑敌人的用兵方法运用到极至程度,就会不露一丝真迹,使人无形可窥,那么,即使埋藏很深的间谍也不能窥测到实情,即使很有智谋的人也无法设谋。通过以假像迷惑敌人的”示形”方法取得的胜利放置在众人面前,众人不能了解其中的因由,众人都知道我取胜的外在作战状况,而没有谁了解我导致胜利所用的内在方略。因而,我取胜的谋略方法不重复,而随着敌情变化所采取的应变”示形”方法是无穷无尽的。
用兵的规律有如流水的规律。流水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趋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实处攻击虚处。水流根据地形决定流向,用兵根据敌情采取致胜方略。战争无固定不变的态势,流水无固定不变的流向。能随着敌情发展变化而采取灵活变化的措施取胜的人,才称得上是神秘莫测的高明者。须知五行是没有常胜的,四时是没有不更替的,日照的时间也有短有长,月亮也有晦有朔。